人生漫长转瞬即逝

有人见尘埃

有人见星辰

月亮与六便士

本书作者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他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作家。在《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中,他以一种独特的书写顺序,用文字为我们呈现出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里中下阶层人民的生活环境以及不同人面对这样的环境所做出的选择与改变。作者在全文中以第三视角描述了一个不甘平庸度过一生、努力追求内心向往的神秘世界的“艺术家”的悲惨一生,展现了周围人眼中的不同形象的他。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史崔兰的享誉世界的艺术家。

在全文的前大半部分中,作者给我们描述的他的形象是为人冷淡、脾气暴躁,对感情凉薄,对绘画有着接近偏执变态的热爱,把绘画当做人生全部的。

在他的后半生中,他一直过着居无定所四处流浪的苦日子。

然而他的人生本来的道路和他所选择的路大相径庭,在他四十六岁之前,他有一个在股票公司的很好的工作,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孩子,生活看似就这样平淡地慢慢度过。

但他在四十六岁时做出的一个惊人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为了心中升起的执念,离开了自己的家人和故乡,踏上了寻找精神故土的路途。

从伦敦只身前去巴黎,从巴黎漂洋过海去到大洋彼岸的不知名小岛,他人生的后半阶段在流浪中度过。但是这样的流浪好像也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痛苦,相反他对自己居无定所的流浪更多的是一种享受——他享受追随本心的过程,享受不被生活束缚的自由,享受不受旁人闲言碎语去肆意创作。在他看来,被生活琐事束缚不能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是家财万贯、家庭和睦,都比一个人四处流浪要痛苦千倍万倍。英国只是他出生,生长的国度,并不是他心中真正的故土。

幸运的是,他在最后的几年中遇到了一个女孩,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却因为她的出现,他找到了自己一生寻找的精神故园,最后在一个偏远却充满生机的小岛上过完了人生的最后几年。在他流浪的这几十年中,他唯一坚持下去的,就是作画。即便是穷困潦倒,被迫外出卖苦力,挣到钱后也是为自己添置新的绘画工具。他生活的环境破烂不堪,但他心灵理想之地却一直是圣洁的,没有人可以改变、影响、玷污这块圣洁之地。最终,飘荡多年,他寻觅到了心灵的故土,在这里扎根,继续用画笔谱写他眼中的万千世界。

最后他死于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疫病,生病后一直被病痛折磨,死前一年他就已经双目失明了,但是他还是拖着残弱的病体,继续完成了他最后的作品。那幅画里,仿佛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灵魂的存在,充满了神圣感。在他渐渐失明的时候,当他再望向他的那些作品,或许真的会看到一些从前不曾见到的东西。他死了,让自己的妻子把自己连同那间有他巨作的小木屋一并烧毁,一幅伟大的杰作连同它的主人就这样灰飞烟灭。他知道那是一幅杰作,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他的生命完整了。

“他创造了一个世界,觉得还不错;然后,他心怀骄傲和鄙视,把它毁了。”

这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史崔兰的一生,毛姆花了很多的笔墨来讲述这个人流浪的一生。毛姆笔下的他执着有追求、不为情感所牵绊,他自己在后半生完完全全扑到了绘画创作上,与他而言,绘画才是他毕生的追求。

我想毛姆想要表达的大概也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吧:他将月亮比作是心中一直仰望,想要去追随的美好,将六便士比作是平凡生活中的琐碎杂事。如果当我们的理想伊甸园和现实生活发生冲突之时,在可以尝试触碰美好的前提下,或许选择听从内心的声音,会让自己活的更自由,更像自己。

人生的好坏只有自己可以去做出最终的评判,穿金戴银只是物质生活的满足,当我们某一天奔赴到了心中的理想世界,或许那个时候,就算是穷的叮当响,也会觉得这一生是充实且幸福的吧。

你知道主角的原型是谁吗?

没错,就是他——高更!

图文来源:新-2班张雪莹

图文编辑:孙宇晗

责任编辑:刘辰仪李萱

指导老师:孙金辉

审核:王文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luoe.com/hlfz/1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