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的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304/8714638.html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大家的论文都写得怎么样了?我是恨不得克隆十个自己,一个泡在实验室盯实验结果,一个去盯基金申请,一个去写月底要送审的稿子.....还有另外七个“我”,这边六七篇论文还没搞定。那边又有新论文要开题了,加上最后一个“本我”,刚刚够用,我可真是个数学天才!可现实是只有一个我,只能天天熬夜。好家伙,整得我都开始反问自己,是不是只有我的科研生活这么兵荒马乱?其实,写论文最头疼的不是事情多,是那些没有任何操作性可言的「重复劳动」。一整天下来,全在找梯子、找文献、找前沿成果,然后还要打包下载,有的PDF格式的文档想做个笔记做着做着都不知道自己看到哪儿了......等到自己要开始写了,已经晚上十一点了,脑子里根本没有什么学术观点,可是不写又不行,只能开始东拼西凑,生产一堆学术垃圾。可是我同门有一个师姐,也就比我早一年,可她都发了三篇SCI了!导师有时候在群里想让我们帮忙查一些冷门文献,每次也都是师姐最快找到。同样是搞学术,师姐每天看上去都特别轻松,甚至每周还有空去看(谈)话(恋)剧(爱)。于是我忍不住去请教她是怎么做到的。“资料和文献那么多,你都靠自己手动找,能不慢吗?”说完,师姐就给我演示了她是怎么查文献和找资料的,原来她都是用Python自动完成的!本来还不太了解,但看完师姐的演示后,我惊掉了下巴:

下载文献

最让人头疼的文献,用Python3秒就能定位,5分钟一并下载相关领域的关键文章、重要作者和科研热点,追溯引证关系。

处理数据

实验数据自动整合成列表,便于查看筛选;还能自动清洗,一键剔除用不到的。

可视化图表

Python能把数据自动输出成折线图、三维图、直方图、嵌套饼图等规范高质量的图表,直观展示千辛万苦得来的研究成果,助力文章发表。难怪师姐期末气色还这么好,有了这个神器根本就不用熬夜吧!要是大家都知道用这个查文献、做数据,写论文时也不至于这么煎熬了!于是,我向师姐打听了一下她为什么会知道Python能够用来做学术,编程一向不都是程序员的看家本领吗?她说,她是在参加某次中科院组织的论坛时,听了有关于Python的讲座,发现它功能强大,然后在导师的建议下开始学习的。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中科院早已开始在科研领域普及Python了:中科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luoe.com/hltz/11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