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新能源终于拿到第四张新能源汽车资质了!

  在继北汽新能源、五龙电动旗下的长江EV、长城华冠旗下的前途汽车(EventMotors)之后,奇瑞新能源也终于拿下了第四张独立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此前的年7月13日,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暨公司股票复牌公告,称鉴于奇瑞新能源尚未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经董事会决议决定放弃收购奇瑞新能源。

  据悉,海螺型材放弃收购奇瑞新能源的原因是离开奇瑞汽车后,奇瑞新能源单独申请生产资质的出现“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终止本次收购事项。

  又是一个生产资质的问题。

  现有的汽车企业的下属独立的新能源子公司,一般都是靠“借用”母公司生产资质来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虽然年7月实施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为非汽车生产企业或不具备资质的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打开方便之门,但是其研发能力、知识产权、品牌、样车检测以及工厂认证等各方面的门槛要求依然很高。

  奇瑞新能源获得独立的新能源资质,出售就成了分分钟的事儿,而且是大价钱!

  虽然接连几张“准生证”都已尘埃落定,但国内新能源资质问题仍然是限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国外很多知名汽车品牌包括合资车企都对中国新能源市场虎视眈眈。

戴姆勒是最先展开行动的外资品牌。年,戴姆勒宣布联手比亚迪推出腾势品牌,锁定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如今腾势已成功进入今年6月新能源汽车销售十佳排行榜,市场口碑越来越好。

今年3月,通用汽车公布了在华的新能源战略,其中明确表示,到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10余款新能源汽车。

今年9月初,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江淮已经与大众汽车(中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将以新能源汽车产品为基础,成立一家研产销一体的合资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出行方案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大众也早已宣布计划:在年之前,面向中国推出20余款新能源车型。其中,一汽大众已确定将高尔夫车型改造为e-Golf,作为大众品牌的第一款国产新能源车型。

如此之多的知名品牌进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引起了业内热议。大家普遍担心的是,在补贴政策退坡后,自主品牌电动汽车是否能够应对?国内新能源汽车格局是否将发生大变革?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已经在提醒业内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也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技术储备方面仍然较弱,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是,没有补贴企业难以为继。不退坡,企业难以自立。企业的依赖性很强,不能自立。企业当务之急要做的是加快技术创新。

(信息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luoe.com/hlxx/9200.html